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七章  (第2/4页)
请你喝杯咖啡。”    这次,铭心随他走到附近咖啡店。    他却替她叫了一杯热可可。    接着,他大惑不解地问:“为甚么其中担搁了五年时间?”    问得真好。    因为自尊的缘故吧,既然扫地出门,她想忘记整件事,没想到高估了自己的能力。    彼得说:“我虽然在广告部工作,但是也时时做特写,如果你想讲故事的话,我有只好耳朵。”    铭心只点点头。    喝完可可,她告辞。    铭心一直把那张小小水彩画抱在胸前,路过一片画廊,她推门进去。    一位中年太太迎上来招呼:“小姐想看甚么?”    “我来镶画。”    “呵,我们的服务定叫你满意。”    夏铭心把画轻轻打开来。    那位太太一看,不由得再看,然后问:“配木架子可好?请到这边来挑,我们有防紫外线不反光玻璃,画不会褪色。”    然后,她回到店后小办公室去不知同谁说了两句话    铭心选了橡木架子,一抬头,看到位老先生站在她面前。    他自我介绍“我是画廊东主史东。”    铭心颔首。    “我可以看看你手中的画吗?”    铭心给他看。    “嗯,”银发的老人说:“画中人是你吧。”    奇怪,只是小小一个背影,每个人都看得出来。    “你的发型与服饰没有太大改变。”    他有甚么话要说?    终于,他咳嗽一声“这位小姐,原来画家卓元宗是你的好朋友。”    铭心发怔“你怎么会认识卓元宗?”    老史东比她更加诧异“我是一间画廊的东主,我自然知道卓元宗是谁。”    铭心一时还不明白。    老人笑道:“我虽然没见过卓元宗,但他是一个很出名的画家,那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。”    铭心呆住。    不不,她却不知道,她握紧拳头,内心凄惶酸痛,她还没来得及好好认识他,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。    “卓元宗的画带有极大温柔的伤感,笔触细腻,十分受到赞赏,画家在四年前不幸英年早逝,今日有许多人愿意出高价徵求他的作品。”    老先生的语气十分兴奋。    铭心从来不知道卓元宗有一份成功的事业。    她一直以为写生不过是他的嗜好。    “小姐,你可愿意把把这幅画出售?”    铭心退后一步。    “不。”    “小姐,我可以出一个理想的价钱。”    “永不。”    铭心抱起画,马上走出那间画廊,头也不回的离去。    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许多非卖品,曾经有人问夏铭心的骨髓值多少,无价,这幅写生值多少?也属无价。    第二天,铭心托彼得再替她刊登分类广告。    “元声,画已收到,请予进一步接触。”    这一次,音讯全无,个多月没有任何消息。    自从离开故园之后,夏铭心晶莹的眼睛已添了一层思虑,这阵子更加忧郁。    她寻找卓元宗的资料,发觉他是画坛一个相当重要人物,自十八岁开始就举行私人画展,获得佳评。    甭陋寡闻的夏铭心有眼不识泰山。    她遇见他的时候,他已病重,家人也全无提到他的成就。    她竟不知道他是谁。    要到现在才把拼图一块块凑在起,知道图画的大概。    铭心深深叹息。    她料不到彼得会把这件事写成特写刊登在报纸上。    题目叫:“寻找昔日的爱”    他用简单的笔调,丰富的感情,把某位年轻女子两度刊登寻人广告的过程叙述出来。    他的忠告是:“抓住对方的手臂,今日,现在,马上就爱他,不要放走机会,遗憾一生。”    读者显然是感动了,据说报馆的电子邮箱塞满意见书,纷纷表示同情。    不愿主动爱人的人泰半却十分渴望被爱,所以爱情故事永远会受欢迎。    彼得说:“也许他会看到这段特写。”    铭心也这样希望。    “有无想过聘请私家侦探?”    “他不会喜欢。”    “你说得对。”    “我已尽了我的力。”    “电视台愿意访问你。”    “甚么?”    彼得说:“请你亲身讲述你的故事,并且把他的照片登出来,一定有人见过他。”    铭心吁出一口气“他不是逃犯。”    彼得说:“你说得对。”    “把你故事写出来,你不恼怒吧。”    铭心微笑“不,那不是我的故事,那只是你看到寻人启事后的感觉。”    “仍然是朋友?”    “是,不过,总得有心理准备:甚么都有可能被你写出来。”    彼得笑“所以写作人都叹寂寞,没人敢同我们做朋友。”    铭心被他逗笑了。    “你的确不方便在电视出现,学生家长会认得你。”    这也是原同?不,夏铭心只是怕卓元声不高兴。    换了是她,也怕人穷追猛打,硬是把她揪出来见面。    暑假,铭心并没有空下来,她主动教暑期班。    一位家长接女儿放学时问:“夏老师,你愿意教孩子们普通话吗?”    夏铭心一怔:“你怎么知道我会普通话?”    “好像是周太太说的。”    “你们有何建议?”    “我们有十名孩子,我愿意借出起坐间做课室,每天下午二至四时上稞,希望暑假可以学懂会话。”    “孩子们多大年纪?”    “六至十六岁都有,我也想旁听,夏老师,此时再不谙普通话,真是甚么地方都不用去了。”    铭心低头一想“也好。”    家长徐太太说:“谢谢夏老师,酬劳方面--”    “我愿尽义务,不计这些。”    那徐太太欢天喜地走了。    铭心低下头。    呀,教授普通话,记忆犹新。    她的脚步即时沉重起来。    饼两日,徐太太已经来约日子,许多家庭主妇都十分具组织能力,学习时间表很简单,每节课三十五分钟,当中半小时吃点心小息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