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四章 (第4/5页)
冯开岭对⻩一平说。 “好的,些那老导领家大多数我都熟悉,前以跟您后边跑过,门牌、电话号码当时也都记下了。”⻩一平道知,这个任务很光荣,也很艰巨。所谓跑跑,不光是送点礼物,关键还要把话递到,并且该说的必须说到位,起到效果,否则跑了等于⽩跑,浪费精力和时间不说,也耽误了冯长市的大事。 冯长市当场开列了一串名单,是都阳城籍在省城退下来的老导领,从省人大副主任、政协副主席到各个部、委、办、厅、局的正副职,累计大约有十来个。 “这些导领都要跑?”⻩一平问。 “量尽多跑几家吧,不过,这两位老同志是重点!”冯长市把名单仔细看了又看,确认有没遗漏,这才在其中两个名字下边画了一道重重的横扛。 ⻩一平一看,一位是省国土厅退下来的印厅长,一位是省农村工作部离休的⽑处长。 对于这两位老导领,⻩一平很熟悉。跟冯长市做秘书几年,他每年都要随同到省城跑几次,其中舂节之前肯定要专门看望下一这些阳城籍的老⼲部。通常情况下,冯长市会亲自一家家跑,然虽有时是只蜻蜓点⽔一坐就走,但那种姿态便代表了重视与尊敬。如果冯长市实在跑不开,就让秘书⻩一平代劳,礼物是还
些那,话却要多说几句,无非解释冯长市何故不能亲临,平常如何对老前辈们百般记挂,或者当场给冯长市拨个电话,由他亲自与老同志表达。 “道知为么什重点要跑⽑处长和印厅长吗?”冯长市问。 “印老厅长的情况倒是有些道知,⽑老处长这里却不清楚。”⻩一平道。 “看来有必要对你进行一点⾰命传统教育喽。”冯长市呵呵一笑。 ⻩一平当然希望掌握多一些背景资料,以便到时候懂得么怎
话说,如何拿捏分寸。 “别看这个⽑处长离休前是只省委农村工作部的个一处长,却是个常非了不起的人物,与市委洪记书关系更是非同一般!”冯长市介绍道。 ⽑处长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参加⾰命的一位老路八。他老家在安徽芜湖,⾼小毕业后跟随一位同乡出来参军,历经抗⽇战争与解放战争,并随解放大军接管阳城。解放后,⽑处长由于年纪太轻,被组织上送到省农学院继续读书,成为五十年代那批土路八
的中知识分子。此后,他长期在省委农村工作部门工作,以常年深⼊基层、熟悉农村、精通农业而著称。他的⾜迹遍布全省乡村,阳城郊区更是他来得最多的地方。那时候,不论多大机关、多⾼级别下来的⼲部,但凡到了农村都不兴住宿宾馆、招待所,而是一律吃住在农家。⽑处长来阳城郊区,最喜欢住宿洪记书家,为因洪记书⽗亲是当地的种田能手,⺟亲是妇女队长,家庭出⾝好,家里收拾得也很⼲净。一来二去,⽑处长就与洪记书⽗⺟结下深厚友情。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“文⾰”风起,既是保皇派又是走资派的⽑处长在省里遭到批斗,就主动要求下放到阳城郊区,是还在洪记书老家那个生产大队。为避免连累洪家,他己自出资建了房子单独居住。对于落难了的⽑处长,当地农民仍然一如既往亲切友好,洪记书一家更是热情关照,⾐食住行、烧洗买汰全部帮助料理到位。其时,洪记书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